一、学校概况
学校全称: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校国标代码:10633
办学地址:温江主校区 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1166号
办学性质:公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的省属重点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证书种类: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硕博士研究生
办学特点:学校成立于1956年 ,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理、工、管、文、农、教等多学科相关专业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中医药大学,是全国最早创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的普通高等学校。
二、 录取结果公布及联系方式
1. 各批次录取结束时,录取结果将通过成都中医药大学招生网站和各省(市、区)招办向社会公布。
2. 成都中医药大学招生办公室电话:详见右侧
三、 收费标准及奖助学金
1. 我校2019年各专业将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收取各项费用,具体以四川省物价局核定的标准为准。
2.学校对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设有新生奖学金。凡普通类本科第一志愿报考我校,高考成绩高出我校在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录取线60分以上者,均有机会获得新生奖学金。
3. 学校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制定了较完善的奖学金、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和临时困难补助等助学制度。
四、 新生入学复查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在三个月内进行全面复查(包括入学资格审查和体检等),经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入学资格。
五、学校招生计划(如下):
专业名称计划类型层次科类计划数
公共事业管理非定向本科文史54
护理学非定向本科文史59
针灸推拿学非定向本科文史59
中医学非定向本科文史104
中医学免费医学定向生本科文史50
藏医学民族班本科文史14
针灸推拿学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文史10#
中医学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文史10
藏医学非定向本科理工15
针灸推拿学非定向本科理工60
中医学非定向本科理工117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非定向本科理工46
预防医学非定向本科理工99
食品质量与安全非定向本科理工70
制药工程非定向本科理工44
医学信息工程非定向本科理工127
应用心理学非定向本科理工30
生物技术非定向本科理工42
生物科学非定向本科理工46
临床医学免费医学定向生本科理工100
中医学免费医学定向生本科理工50
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招生简章及计划请参照以上2015年的招生计划,具体情况请以成都中医大学官网公布准。
2.成都中医药大学招生要求
1. 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我校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2. 考虑到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特殊性,建议肢体功能障碍的考生慎报我校医药类相关专业。
3. 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需加试英语口语。
4. 建议报考本校护理学专业的女生身高不低于1.58米,男生身高不低于1.62米;建议报考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男生身高不低于1.65米,女生不低于1.58米。
5. 丙氨酸转氨酶(简称ALT或GPT)≥79赖氏单位的考生,需按学校要求进行复查。
6. 血压收缩压超过140mmHg或舒张压超过90mmHg(1mmHg=0.133Pa)的考生, 需按学校要求进行复查。
7. 藏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采用藏语教学和答卷;除藏医学专业外,报考我校其余专业考生,均需适应汉语教学和答卷。
8. 高水平运动队、地方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预科、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内地高校招收新疆协作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依据教育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3.师资力量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学),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31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等。
学校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者60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500 余人。其中“国医大师”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8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7 人,四川省教学名师8人,首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4人,第二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6人。
4.实训设备成都中医药大学现有各级各类实验室67个,其中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中医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饮片炮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四川),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实验室占地1000余平方米,其中专用实验面积800平米,拥有仪器设备价值1000余万元。
2011年实验室共投入300余万元用于实验室基础建设、仪器购置、完善和建立技术平台与人员培训。新建两间电磁屏蔽室,屏蔽效能为国标C级。购置了经颅磁刺激仪、经颅磁刺激导航系统、128导脑电事件相关电位分析定位系统、化学发光成像系统、梯度PCR仪等大型仪器设备,搭建了针灸整体作用机制研究技术平台。